Monthly Archives

7 月 2025


近年來,醫院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財務拉鋸戰日益白熱化,醫院方面似乎處於下風。本文將深入探討醫院財務困境的成因,並分析其應對策略。

醫院財務困境的多重夾擊

醫院的財務困境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壓力交織的結果:

### 醫療成本飆漲與給付不足的矛盾

醫療成本持續上漲,人力成本、藥品和醫療用品支出不斷攀升。美國醫院協會(AHA)的報告指出,2021 年至 2023 年間,醫院的人力成本增加了超過 425 億美元,佔醫院預算的 60%。同一時期,整體通膨率為 12.4%,而 Medicare 的住院給付僅增長 5.2%,遠遠落後於通膨速度和成本增長。此外,Medicaid 的給付也普遍低於醫院實際成本,造成醫院巨額虧損。AHA 2023 年的報告顯示,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支付缺口高達 1300 億美元。這種成本上升與給付不足的矛盾,是醫院財務困境的主因之一。

商業保險談判的困境

為了彌補來自公費醫療的虧損,醫院高度依賴與商業保險公司協商的價格。然而,商業保險公司對於醫院提出的兩位數漲幅要求卻步,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可能終止合約。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4 年,平均商業保險給付漲幅僅約 3%,遠不及醫院成本的增長速度。

行政成本的沉重負擔

除了醫療成本外,行政成本也成為醫院的沉重負擔。繁瑣的行政流程、保險公司的事前授權要求、以及不斷增加的合規要求,都佔用了醫院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根據 Strata Decision Technology 的數據,行政成本已佔醫院總成本的相當比例,且逐年攀升。此外,商業保險公司施加的行政負擔,例如事前授權和拒絕理賠等,也加劇了醫院的財務壓力。AHA 的報告指出,僅處理不合理的拒絕理賠,每年就耗費醫院數十億美元。

醫療服務使用率上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率也不斷上升。例如,2010 年至 2019 年,心臟衰竭的急診就診人次增加了 126.7%,相關支出增加了 177.2%。雖然服務使用率上升,但由於給付不足,醫院並未能從中獲益,反而加劇了財務壓力。

醫院的應對策略

面對嚴峻的財務挑戰,醫院必須積極尋求應對策略:

加強成本控管

醫院需要積極管理可控成本,例如提高勞動力效率、縮短住院時間、優化流程、以及控制行政費用。

運用數據提升談判力

醫院必須深入了解市場數據,包括價格透明度數據,以提升與保險公司談判的籌碼。

多元化營收來源

醫院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營收來源,例如發展門診手術中心、遠距醫療等。

倡導政策改革

醫院應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倡導更有利於醫院財務狀況的政策改革,例如提高 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給付水平,簡化行政流程等。

總體觀點與看法

醫院與保險公司的財務拉鋸戰,反映了醫療體系中深層次的矛盾。保險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醫院則必須在成本壓力下維持運營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醫院、保險公司和患者。政府應制定合理的醫療政策,平衡各方利益;醫院應積極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保險公司應合理制定給付標準;患者也應更加了解醫療費用,理性就醫。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保障全民健康。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Mon, 14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醫師提醒,太陽眼鏡的鏡片顏色多樣,選擇應以功能為主;圖為情境照,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照片來源:shutterstock)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

夏日陽光熾熱,紫外線(UV)強烈易傷眼,隨時間累積,恐增加白內障及黃斑部病變的風險,醫師提醒,要做好「眼睛防曬」。面對市售太陽眼鏡的鏡片顏色多樣,選擇應以功能為主,又以灰黑色為佳,藍色反有害,而紅色、玫瑰色僅具裝飾作用。

藍色反有害 紅色玫瑰色僅裝飾用

振興醫院眼科部一般眼科主任許粹剛說明,太陽眼鏡的鏡片顏色以灰黑色最佳,可以讓各種顏色的光線平等通過,使透過鏡片的光線最自然;次要選擇是茶色、琥珀色,能吸收被空氣中水氣或灰塵散播的藍光,可增強對比,細微處也看得清楚。

許粹剛指出,也可以購買黃色鏡片,適合室內或夜間駕車,能擋掉刺眼亮光,避免行車意外。然而藍色鏡片會吸引有害的藍光通過眼睛,可能提高黃斑部退化風險,不建議使用;紅色及玫瑰色鏡片則僅具裝飾作用,無法有效防護眼睛。

許粹剛也提醒,市面上有些廉價產品標榜國家標準認證「UV400」,實際防護效果卻未必達標。選擇太陽眼鏡要注意經濟部標準檢驗局將濾鏡分類分為0至4類,光照穿透率由高至低依序為80-100%、43-80%、18-43%、8-18%、3-8%;紫外線遮蔽率由低至高則為0-20%、20-57%、57-82%、82-92%、92-97%。

戶外活動 紫外線遮蔽率要75%以上

許粹剛指出,一般戶外活動建議選擇紫外線遮蔽率75%以上的鏡片,例如爬山、雪地等活動時,且最好選用全罩式設計;濾鏡分類4的光照穿透率僅3-8%,則不建議駕駛時配戴,以免造成危險。

此外,許粹剛說明,購買太陽眼鏡時,可檢查鏡片品質,將鏡片對著日光燈輕輕移動,若鏡片上反射的影像扭曲變形,便代表品質不良,同時可請專業眼鏡行協助測試鏡片抗UV功能,並要求開立合格證明,提醒今年夏天高溫炎熱,千萬別讓紫外線悄悄偷走視力!

許粹剛也指出,太陽眼鏡要注意配戴舒適,戴上後,睫毛不宜碰觸到鏡片,否則代表鏡距太短或鼻架高度不夠,若是長時間配戴不合適的眼鏡,很可能迫使眼眶周邊肌肉長期出力,進而造成眼眶肌肉疲勞,因此款式須適合臉型且戴起來穩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最近真的被這組燒到不行~~身為吉伊卡哇控+保養控,看到 ELIXIR 小金管 X 吉伊卡哇限定組

根本沒辦法不買!

以前就曾用過小金管, 現在整個包裝又更新了看起來質感很好呢!

尤其現在夏日超需要做好防曬的,

每天早上化妝水後就用這瓶當作基礎保養ok!

不囉嗦立馬來開箱吧!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外盒是可愛到不行的吉伊卡哇圖案,裡面還有附一個化妝鏡超療癒~

裡面包含:

小金管防曬乳 SPF50+ PA++++(正貨)

吉伊卡哇化妝鏡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小金管質地與使用感:

打開後是淡淡的米白色乳液狀,超好推開,延展性很好~ 重點是 完全不黏膩也不泛白!

帶有一點自然光澤感,上妝前當妝前乳也OK!

上臉後不會乾乾卡卡的,反而覺得很保濕,也沒有厚重負擔。

真的有感受到 ELIXIR 家一直主打的「水玉光」感

使用後的感想:

用了一週,小金管真的不愧是日系防曬的代表之一

讓肌膚狀態穩定,擦起來不悶、也不容易出油,光澤感讓整體氣色更好。

不管是上班還是休閒出門都很適合用!

再加上這次有吉伊卡哇限定版真的太加分了,每次看到那萌萌的小鏡子就覺得心情很好~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總結一下推薦指數:

防曬效果:★★★★★

質地清爽:★★★★★

CP值與收藏性:★★★★★

吉伊卡哇粉絲的必收程度:

如果你也是吉伊卡哇迷,或者想找一款溫和又實用的日系防曬,小金管這組限定絕對不能錯過!

 


 

今天就分享到這囉~ 謝謝收看

如果喜歡蜜拉的文章請幫忙按讚分享或是留言給我都會很開心喔

以下是更多可以看到我的文章作品和生活分享的平台!

PIXNET

FACEBOOK

IG

Fashionguide

【保養開箱】ELIXIR 怡麗絲爾小金管 吉伊卡哇限定組|日常的療癒系保養品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7月13日,深圳市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在寶安體育場主場跑道舉辦「全民體測 健康奔跑」主題活動。此次活動旨在深入貫徹落實2025年國家「體重管理年」方案,推動全民健身與健康中國戰略落地,來自深圳10多個跑團的近300名跑者參與其中,通過科學體測與健康奔跑,踐行「運動是良醫」理念,為全民體質提升注入動力。

    科學體測為健康「把脈」

    活動期間,寶安區國民體質測定與運動健身指導站為跑者提供了涵蓋體成分、心肺功能、柔韌性、爆發力等項目的國民體質檢測服務。藉助專業設備與數據分析,跑者能夠直觀了解自身身體素質狀況,並獲得個性化運動建議。一位跑友在檢測後表示:「檢測發現我的肌肉量不足,以後要調整訓練計劃了。」作為全民健身的「風向標」,國民體質檢測不僅幫助群眾科學認知健康狀態,更為體重管理、慢性病預防提供了數據支撐,充分彰顯了「主動健康」 的核心理念。

微信圖片_2025-07-14_201918_005.jpg

    榜樣領跑點燃運動熱情

    當晚,全國著名馬拉松選手朱卿鳴槍發令,宣告健康跑活動正式開始。準備階段,朱卿分享了自身經歷,強調科學跑步對體重管理的重要性:「跑步不僅是減脂手段,更是提升代謝、塑造健康體態的生活方式。」隨後,在專業教練帶領下,跑者沿主場跑道完成了5公里健康跑。活動現場還設置了跑姿矯正、運動損傷防護等互動環節,讓科學健身理念貫穿全程。

微信圖片_2025-07-14_201910_452.jpg

    體測賦能助力全民健身

    本次活動是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落實「體重管理年」的創新實踐。國民體質檢測通過精準化、動態化的健康評估,為群眾提供運動處方,有效解決「盲目鍛煉」的問題。指導站負責人表示:「未來將持續開展體測惠民服務,推動體醫融合,讓體質檢測成為全民健身的『指南針』。」

    寶安區公共文化體育服務中心通過「檢測+運動」的閉環模式,不僅提升了群眾科學健身意識,更為國家「體重管理年」目標實現貢獻了基層智慧。(記者王娜 通訊員譚艷平、袁正)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由台灣胞外體學會、台灣外泌體產學聯盟、台灣研發型生技新藥發展協會(TRPMA)、台大醫學院、財團法人生物技術研究中心、與乳癌防治基金會等重量級產學研單位,聯合主辦之「外泌體法規政策與挑戰座談會」於 4 月 7 日圓滿落幕。本文上承〈日本外泌體產官學界第一線挑戰與契機〉一文,實錄摘要台日多方專家於座談會專題討論期間,就細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和外泌體相關領域,發表的產業觀點與獨家洞察。

日本外泌體學會理事長暨東京醫科大學教授落谷孝広指出,目前最受歡迎的量產方式為使用微載體技術(microcarriers)搭配生物反應器(bioreactor)。這樣大規模培養貼附型細胞的 3D 技術組合,能夠模擬體內環境,細胞可部分附著、懸浮於動態流體中,使得條件更接近生理狀態,比起傳統 2D 培養方式更有利於穩定、大量地生產 EVs。他回應先前演講中的觀點並指出,雖然日本現在並未有合適的 CDMO 廠商,但未來生物反應器的技術應該由 CDMO 執行才較符合經濟效益。

艾萬霖生技副總經理林昇鋒指出,不同 EVs 規格差異大,目前大致可分為三類:天然型(Natural EVs)原始細胞自然釋放未經修改。工程型(Engineered EVs)透過基因工程、物理或化學方法進行改造,使其功能更強或更具靶向性。極簡修飾型(Minimally Modified EVs)則進行少量或非永久性加工,保留天然結構但賦予特定功能。不同產製方法會造成 EVs 性質改變,因此需要更細緻的鑑定與生物標記分析。

東京慈惠會醫科大學副教授藤田雄接續前兩位的論述指出,生物標記固然某種程度上反映目標 EVs 的當前狀態,但必須注意被標記過的 EVs 是否和未標記時保有相同功能和狀態,他以自己研究特發性肺纖維化(idiopathic pulmonary fibrosis,IPF)的經驗為例,毋需標記的 EVs 其實相當適合進行工程化修飾,並且如果條件許可儘量使用永生化細胞(immortalized cells),因為相較於初代細胞(primary cell),前者更穩定且更符合經濟效益也利於建立 GMP 生產流程。

財團法人醫藥品查驗中心新藥科技組組長賴怡君強調,安全性仍是最優先事項。美國俄亥鄂州州立大學教授暨陽明交通大學玉山學者李利以自身經驗補充道,EVs 進入人體和進入動物模型後的持續時間有所不同,相關的免疫反應或安全性評估要更全面。

藤田雄副教授接續前者觀點指出,非人類來源 EVs 在人體的效果,需要謹慎地考量劑量效應,「兩劑確認安全,但可能第三劑就產生危險性。」落谷孝広教授亦表示,當前無法完全了解重複注射 EVs 對人體的長期影響,他建議進一步展開臨床追蹤與非臨床毒理分析,才能有更堅實的數據來評估安全性。此外,諸位專家都認同相較於條件培養液(conditioned media),外泌體作為治療因子更明確,因為可控性與穩定性較佳。

厚生勞動省森田和機組長指出,當前醫療實務中要區分條件培養液與 EVs (也包括外泌體)是有困難的。沒有經過純化分離等步驟充滿雜質的條件培養液,若是被作為療法則患者安全無法得到保障。

條件培養液在實務上當前難以和 EVs 與外泌體區分。(來源:厚生勞動省研究開發政策課再生醫療等研究推進室組長森田和機)

專家們認為外泌體與傳統藥物完全不同,難以用藥物活性成分(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方式定義,因此更需教育臨床醫師與病患,讓他們理解「這是一種全新治療模式」。藤田雄副教授指出,EVs 研究應針對「當前無有效療法的疾病」優先開發,因為針對未滿足醫療需求的病症,更容易取得法規與資金支持,從研究走入臨床的可能性也才能更高。

談及外泌體或 EVs 相關研究與商業化過程的資金籌措挑戰,兩位日方學者坦言,政府與產業界資金總量是有限的,而在日本,誘導型多潛能幹細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iPSC)領域因為種種原因相當熱門,相較之下,外泌體或 EVs 相關項目就得準備更周全才能獲得青睞。

與會來賓針對外泌體產品「抗老化」的宣傳標語進行深度探討。落谷孝広教授與台灣多位專家一致認為,「抗老化」作為醫療效果聲稱並不合適,除非能夠證明其與特定病理(如早衰症)相關,否則多屬於保健品廣告範疇。

厚生勞動省森田和機組長指出,若療法本身無明顯毒性,在日本私人診所可採自費方式提供,但若宣稱為藥品則需符合更高法律門檻。但他也坦言,當前日本相關法律並不完善,有關於醫療廣告罰則與外泌體相關法律的討論與確立仍需時間補全。但台灣與日本專家們皆強調,醫療廣告不應誇大,並鼓勵投入更多臨床試驗以確立科學證據。

當前世界外泌體和 EVs 相關產業處在關鍵時刻,台灣與日本產官學各界都有可相互借鑒學習之處,盼各界攜手並進,把握外泌體產業轉捩點,厚植實力一步領先步步領先,讓彼此走得更穩更遠。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日本營養師實測「涮涮鍋減肥法」,只要選對食材、順序正確吃法,就能達到高效燃脂、不餓也瘦。(示意圖/Pixabay)

[周刊王CTWANT] 夏天想減肥,卻總是受不了食慾或高熱量外食的誘惑?日本營養師麻生れいみ(Reimi Aso)親身實踐「涮涮鍋減肥法」,成功在3個月內瘦身10公斤。她強調,這不是一種「挨餓式節食」,而是能吃得飽、瘦得快的有效飲食方式,秘訣在於聰明選材、控制份量與正確搭配。

根據《美的.com》(Biteki.com)報導,麻生營養師原本是為了治療糖尿病患者開發這套低醣飲食法,沒想到實施後效果驚人,不僅血糖下降,連體脂都同步減少,她也因此成為日本知名的「低醣女王」。如今,她將涮涮鍋納入日常飲食,以豐富蛋白質搭配大量蔬菜、海藻與菇類,再透過控糖與延後澱粉攝取,實現吃飽也能瘦。

她點出涮涮鍋有五大減重優勢:能過濾多餘油脂、蔬菜易攝取量大、低醣又耐吃、進食節奏慢避免暴食、變化多元不易膩。她建議用餐順序為:先吃蔬菜、菇類→豆腐、蒟蒻→肉類→澱粉(可略),並盡量選在18點至20點前進食。

蔬菜建議攝取「雙手能抓滿」的量,肉類則以「一手掌大」為準。她更提醒外食族避開高糖胡麻醬,選擇和風醬或柑橘醋較佳;主食可用豆腐干、蒟蒻麵取代白飯與烏龍麵,避免糖分超標。

夏天沒胃口時,麻生也推薦冷涮涮鍋吃法,像是豬肉配蘿蔔泥與青紫蘇、雞胸肉佐梅肉、白身魚搭配茗荷與大葉等,不只清爽,還能補足蛋白質與纖維。

麻生直言:「我就是靠這樣的方式瘦下來的!涮涮鍋真的是低負擔、高飽足又健康的好選擇。」

這套看似簡單的飲食法,如今成為日本新一代瘦身風潮,連中年族群都爭相嘗試。你,也可以從今晚的晚餐開始試試看。

麻生指出涮涮鍋有五大優勢,使其特別適合想減重的人:

  • 可過濾多餘油脂:涮煮過程能去除部分油脂,讓像是豬五花或牛肩等部位變得更健康。
  • 能大量攝取蔬菜:蔬菜加熱後體積變小,更容易吃下大量纖維與維生素。
  • 低醣控糖好幫手:以肉類、蔬菜為主,避免澱粉或改用蒟蒻、豆腐等替代品,有助穩定血糖。
  • 強迫慢食不過量:涮煮過程本就需要花時間,有助延長進食時間、提高飽足感。
  • 變化多、不易膩:涮涮鍋湯底、醬料與配料組合變化萬千,讓飲食不枯燥。
  • 不挨餓也能瘦!營養師靠「涮涮鍋減肥法」3個月甩10公斤 關鍵在這幾招

    涮涮鍋不只暖身,也能成為減重利器!日營養師親測3個月成功減重10公斤,關鍵在選料、搭配與吃的順序。(圖/翻攝自X)

    延伸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 SCMP Hearst Hong Kong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Before you decide to purchase or use the products and/or services that our website introduces,you should gather furth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ame in addition to the representations or advertising contents on our website.

    Cosmopolitan,ELLE,ELLE MEN,Harper’s BAZAARand Esquireare publications under South China Morning Post Publishers Limited.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多位知名皮膚專科醫師現身UltraClear冷纖雷射上市發表會。(圖/主辦單位提供)

    產業中心/綜合報導

    來自美國的UltraClear冷纖雷射正式於台灣亮相,近日舉行上市發表會,邀集多位皮膚科專科醫師與醫療機構代表,共同見證新世代光電儀器的發表。活動聚焦其創新技術,包括2910nm波長、智慧微脈衝與冷纖設計,在臨床應用中的可調控性、過程舒適性以及對亞洲膚質的友善表現,獲得醫師高度肯定。

    多位皮膚專科醫師現身分享 冷纖雷射上市發表

    全台多位皮膚科醫師認可,冷纖雷射可調式熱能及多模式應用,為患者提供個人化肌膚管理方案。(圖/主辦單位提供)

    鄭國良醫師:技術創新提升患者舒適度 應由醫師專業評估操作

    儷寶得皮膚科診所總院長鄭國良醫師表示:「冷纖雷射在熱能控制上表現穩定,有助於降低患者在過程中的不適,特別對於敏感型膚質來說,更具應用潛力。」他也提醒,雷射療程應由具專業訓練的皮膚專科醫師操作,並根據個人膚況評估適當模式與參數,以符合醫療安全規範與個別需求。

    王昭欽醫師:六種施作模式增加臨床彈性 助益醫療效率

    台南維格診所院長王昭欽醫師指出,冷纖雷射的六種可調施作模式讓臨床應用更有彈性,醫師能依不同皮膚條件調整深度與能量,有助於提升操作效率並減少不必要的熱能影響。他認為這種「快、穩、精準」的設計,對於亞洲膚質是一項友善升級,也有助提升患者接受度。

    曾德朋醫師:深度可控與低熱設計,拓展臨床應用範疇

    臺安醫院皮膚專科曾德朋醫師則強調,冷纖雷射的穿透深度涵蓋表皮至皮下4mm,能針對不同肌膚層次進行調整,且裝置本身採用低熱能設計,有助於提升術後的照護便利性。他表示:「在臨床上觀察,過程中的疼痛感與出血情況明顯減少,整體流暢度也較高,為皮膚雷射提供了更具系統性的升級。」

    王筱涵醫師:搭載創新波長與脈衝技術 建立安全與舒適兼具的新標準

    卓越皮膚科兒科聯合診所院長王筱涵醫師也出席活動,她提到:「傳統雷射常讓部分患者因術後反應感到不安,冷纖雷射搭載的2910nm波長與微脈衝技術,讓能量精準集中於目標位置,並大幅降低對周邊肌膚的干擾。這項設計對於希望兼顧效果與安全的族群來說,是一種值得期待的新選項。」

    多位皮膚專科醫師現身分享 冷纖雷射上市發表

    國內外多位專業皮膚科醫師肯定冷纖雷射,為亞洲膚質帶來更安全有效的突破性方案。(圖/主辦單位提供)

    鍾佩宜醫師:術後恢復管理更為簡化 貼近現代生活節奏

    二林四季皮膚科診所鍾佩宜醫師則從患者體驗出發表示,臨床經驗顯示,冷纖雷射在過程中通常無需敷麻藥,也能維持低疼痛感與穩定施作,整體恢復期簡短,讓醫師在規劃課程時更具彈性。她強調:「隨著患者對療程舒適度要求提高,這類技術的問世,有助於重塑民眾對醫美的信任與期待。」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北醫楓杏醫學營澎湖醫學營多點開跑,為偏鄉澎湖撒下醫學種子。(記者劉禹慶攝)


    2023/07/24 11:09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今天起在澎湖縣5校分別舉辦全縣國中國小生物醫學研習營(馬公國中、中正國小)、國小醫學體驗營(馬公市石泉國小,湖西鄉湖西國小、西溪國小),將北醫校內專業的師資及實驗器材等帶來澎湖,為偏鄉澎湖撒下醫學種子,期待他日開花結果。

    課程安排除了讓學員外學習醫學領域的相關知識,並結合衛教知識設計的遊戲、課程之外,更配合縣政府衛生局希望宣導的主題,如CPR、校園口腔保健等,將相關的衛教知識融入於課程和活動中,寓教於樂。同時也邀請多位北醫教授來授課、調整課程難易度讓學員容易吸收,也帶來各種實驗加深印象。

    高中組生物醫學研習營學員今日下午至三軍總醫院進行參訪。三軍總醫院是澎湖當地唯二的大型醫療院所,設備也是澎湖地區最完善,透過醫學營擔任橋梁,讓高中學子得以有機會進入醫院參訪,更了解醫院運作機制、設備儀器及就醫指南,且思考對於離島醫療資源的分配,以期許自己未來在面對城鄉差距所造成的醫療問題時能夠有所規劃。

    營隊始業式活動中,馬公市長黃健忠蒞臨會場,勉勵學員把握珍貴的機會學習新知,同時也感謝北醫楓杏團隊不畏舟車勞頓,長年持續致力於推廣醫學知識,而今年度於澎湖的營隊課程獲得熱烈迴響,其中中正國小114人報名參與、其餘分別為馬公國中 65人、湖西國小36人、西溪國小43人、石泉國小65人報名參與,總計323名學員參加。

    澎湖國小醫學營,在馬公中正國小舉行。(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互傳媒/記者 林明佑/台中 報導】由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主辦之「智慧醫療高峰會:人工智慧與醫療機器人的創新與探索(CMU-AIR Summit)」昨(13)日於水湳校區盛大舉行,匯聚國內外AI、醫療、工程與產業界頂尖專家,包括自美國返台的重量級貴賓中央研究院郭宗杰院士,為本次高峰會發表專題演講,聚焦醫療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結合,及AI在臨床與產業鏈中的創新應用、發展趨勢與關鍵技術脈動。

    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中醫大體系持續深化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核心任務,積極推動技術落地與成果轉譯,近幾年已陸續成立多家衍生企業,涵蓋數位醫療、免疫細胞及幹細胞、標靶藥物、外泌體等領域,今年也成立長聯科技,跨足AI照護機器人領域,與科技大廠及創新團隊合作,期待為台灣醫療體系注入新動能。

    中國醫藥大學校院務發展委員會執行長鄭隆賓指出,台灣正面臨超高齡社會與少子化衝擊,及護理人力短缺與長期照護需求大幅提升等多重挑戰。中醫大暨醫療體系呼應政府「健康台灣」政策藍圖,全力推動智慧醫療與科技照護應用,深化人工智慧與機器人科技的臨床導入,從AI輔助診斷、智慧病房建構,到照護流程自動化,展現中醫大落實智慧醫療的前瞻視野與行動力。

    有鑑於此,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與長佳智能整合臨床需求,並與群聯電子合作,三方共同開發新一代醫療照護型機器人,結合人工智能、生成式AI、人臉辨識、語音辨識系統等核心技術。長佳智能總經理李友錚博士說明,初期第一代機器人具備導覽、衛教諮詢、送藥及智能互動等功能,預計於今年秋季公開亮相。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照護機器人將可有效承接大量重複與流程性工作,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整體提高照護效率與穩定性。中醫大附醫正打造融合智慧科技與人性化服務的醫療照護環境,未來將持續升級機器人功能,推廣至院內外各大應用場域,實現智慧照護全面進化。

    本次論壇亦邀請來自國立臺灣大學傅立成教授、群聯電子執行長潘健成、Google技術架構總監葉秀邦、長庚醫院主任郭昶甫、工研院經理黃仲宏、台大機械工程系教授郭重顯、長佳智能技術副總經理王帝皓、鴻海集團總經理姜志雄與林綺凡總監、以及NVIDIA機器人技術總監吳志忠等產官學代表,共同就AI臨床決策支持系統、機器人平台整合技術、生成式AI與醫療資料應用等議題,進行深入交流與觀點激盪,展現智慧醫療的跨域創新能量。

    展望未來,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將持續全力推動教育、醫療、生醫產業的發展,並與產學醫研各界合作,以及政府的支持,攜手將台灣智慧醫療推向國際舞台,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創新實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